news center

cfda、发改委、卫计委等齐聚发声“十三五”医药产业怎么走-伟博体育

时间:2016-04-18     来源:“医药经纪人”
4月16~17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七届五次会长(扩大)会议暨第二十九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科技部、国家人社部、国家商务部、国家卫计委、国家药监总局等相关部委领导和专家莅临会议现场,发表了有关医药十三五规划等诸多议题的演讲。

    于明德(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学习“十三五”规划要自我对号

    大家在研究“十三五”计划,学习“十三五”规划的时候要自我对号,你在哪一方面需要做哪些事情,按照国家规划走没有问题,大方向肯定是对的。

    第一是走国际化道路。我们早走晚走都得走,用国际最先进的标准把中国现在的药品质量水平提高上去,这是我们的任务,不完成这个任务医药强国的目标永远不敢说实现了。我们现在有60多个企业和近百个产品,已经实现了fda欧盟的、日本的、who、澳大利亚的还有一些国家的验证,我们希望再多一些,能够让更多的企业按照国际最先进的方法生产药品,把中国的产品送到国外市场上去,用国外市场巨大的资源发展中国医药产业,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不升级永远是过剩。

    第二是生物技术是发展重点。未来十年二十年这个不会变,大家注意看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态度。精准医疗计划美国提出来以后,3月份国务院就召集诸多专家研究决定中国要实施精准医疗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时间很长,计划投资总额600亿元,说明国家的领导人非常关注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我们一定要朝最先进的国家看齐,这就是我们在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因为生物技术近年来已经体现出来巨大的生命力和潜力。

    还有九项新政策动态,44号文是药监总局成立以来最具改革精神的文件,它改了很多法律。包括新药定义、包括分类、包括一些注册审评标准,注册的主要问题是慢,为了解决慢的问题国务院增加了编制,允许它按项目去收费,这些收费又允许它再用于聘请专家来加快审评。这些措施肯定是有效果的,很快就会显露出来。

    另外临床数据核查与一致性评价。是好事,但我们觉得有点急,这件事情来的非常突然,让企业压力非常大,也有点找不着方向,因为第一不会做,第二不知道找谁去做,第三就是按照要求去做也做不了。我们想六十多年的历史,形成历史上的问题要有一个时间循序渐进的把它消化掉,不能限定。

    吴海东(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医药产业创新四大方向

    年初李克强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三个议题中,有两个与医药直接相关,体现了国家对医药行业的高度重视。李克强强调,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民生需要,同时也是发展的需要。

    明确了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四大方向:

    一是瞄准群众急需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研发创新,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并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支持已获得专利的国产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开展国际注册认证。

    二是健全安全性评价和产品追溯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尤其是要提高基本药物治疗,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强制商业保险,推进医药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绿色改造。

    三是结合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完善财税、价格、政府采购等政策,探索利用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医药产业化和新品推广,支持医药企业兼并充足、培育龙头企业,解决行业小散乱问题。

    四是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物流网络,逐步理顺药品耗材价格,搭建全国药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价格、质量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与医药工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包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药品、耗材流通体制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的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

    规划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量为先、坚持保障供给、坚持集聚集约、坚持开放合作。规划围绕建设医药制药强国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一是行业规模目标,二是技术创新目标,三是产品质量目标,四是绿色发展目标,五是智能制造目标,六是供应保障目标,七是组织结构目标,八是国际化发展目标。

    王国栋(人社部医保司医改办处长):医疗需求与医保有限提供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2014年全国医保基金收入是12712亿,2010年的医保基金收入是5617个亿,增长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资金的支出2014年是11024个亿,2010年医保支出只有3600亿,所以说现在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从个体来看,我们的筹资水平,职工医保2014年年人均筹资是2888元,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居民人均筹资包括新农合,2010年是164块钱,2014年人均筹资是409块钱,我们的财政补助从2010年的120块钱到2015年财政补助是380元,2016年财政补助是420元,去年的人均筹资大概是500块钱,大概个人是120元。大致是500块钱左右,居民人均筹资大概增长了149%,职工是64%左右。

    第三个指标是保障水平,保障的范围和水平都是有比较大的提高,职工2014年政策范围内的保障水平比例是82.1%,居民是接近70%,实际报销比例大致相差8到9个点是这样的水平,这样的筹资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和保障程度,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第四个指标是伟博体育的支付方式,这个改革近两年一直在推,2011年、2012年陆续在出台伟博体育的支付方式方面的文案,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全国70%地区不同程度都推行按病种付费,所以在伟博体育的支付方式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第五个指标是管理服务,包括直接结算,大家也很清楚原来老百姓看病都是要先垫资甚至是跑腿,后来我们从2010年开始着力来推医疗保险费用的直接结算,目前全国我们算了一下大概有29个省市已经实现了医疗费用省内的直接结算,异地结算现在也正在推进。按照克强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要实现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在异地就医方面主要是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来做异地就医结算。

    缴费的企业现在用工需求在减少,一些企业会出现选择性的参保或者断保,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缴费人数的减少,医保金收益的减少。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实际上反映的是医疗需求、也是直接拉动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前面我讲了在这里就不再继续讲了,所以我们也有一个长期判断,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医疗需求的刚性上涨和医保收入的平稳增长之间会有一种张力,我们判断会比较长的时间存在。我们的影响,我们医保也要转变观念、转变方式,要提升质量注重体制机制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改善管理,当然也要依法推进医保,既要开源也要节流。

    陈慧萍(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核查验中心):飞检初战告捷,制度欲出

    2015年度飞行检查,我们共派出检查组47个,涉及58个企业,涉及的范围有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和血液制品。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制度、标准的建设,我们有了一些指南但是还要完善。我们信息制度已经分一二三类,一类是检查出去的每天要报,第二类是每天报经办和处长,48小时必须要到局长手上而不是到某一个司长手上。第三类是24小时相当严重的了,就是24小时内我们必须要报到局长手上,这样的话对于我们下一步的决策怎么来处理,现在经常有很多种情况下面的人都知道了局长还不知道,他认为这是对信息的不畅通造成的,我们这个制度已经开通了。

    第二个是建立专职检查员队伍,中心以后纳入了“十四五”计划里面。现在如果说要编制到600个人是不可能的,就是我们的聘用制,我们用一定的年薪聘了人,然后600个人我们中心今年可能是要减去100个在北京,其实这600个人还有一个是我们各地的组成几个块来把这些构架构起来,我们还是有点想像美国药监局那样监管,继续加大就是跟踪飞行检查的力度。

    去年7月份以来,临床数据在检查,大家也看到力度很大,很多企业都在撤,最近一个企业投了都1亿多,但是为什么撤?因为这当中有很多数据的不合规,我们也不能说别人不诚信,这是一个历史的渊源。

    朱恒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医药医疗产业

    颠覆式创新需要三个因素,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生态。当前新技术日新月异,有许多新创公司,医药企业也在转型。但当回到一些国有单位、民营企业,他们的思维没有变,转型尚未完成。

    新事物的出现是好事,但颠覆却存在几个很大的困难。第一,原先的技术带来原先的商业模式乃至价值网络和生态环境,一旦建立以后就会因果关系倒置,原先为了做事而设置岗位,后来成了为了为何岗位找事做;第二,新技术带来新格局,遵循旧模式的人要么反对创新,要么学习、接受,而后者是相当困难的;第三,既得利益者决定了思维定式,转型非常困难;第四,不仅仅是企业不愿创新,客户也故步自封,因为创新是服务于新的客户。

    现在国人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很低,所以需要转型。声誉和名声给企业带来市场价值,但也会对企业形成制约,当企业的声名鹊起时会变得谨慎,为了维护声誉,企业不会掉链子,最终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发展为行业惯性。

    王宏广(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医药创新十大趋势

    医药行业是潜力最大、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产业且仍然还处在黄金时期。

    新技术对药物的研发的影响也显示出了十大趋势。第一,细胞衰老的控制可能会延长人类生命周期;二,癌症疫苗可能部分的颠覆癌症治疗方式;三、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上进行创新;四、干细胞定向生产培育器官;五、基因组推动精准医疗;六、互联网可能会颠覆药品流通模式;七、移动医疗;八,医学模式的转变,药物占市场的比例会下降。中医核心的发展趋势是发挥中医在病前的主导作用、在病中的协同作用以及在病后的核心作用;九、药物设计,根据你的结构药物设计会成为一个大的技术方向;最后,是药品安全的技术会提高,可有效抑制假药在市场流通。

    绍稷(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六大措施落实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

    为了做好医药产业的顶层设计,切实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我们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编制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并已经发布。

    指导意见如何落实?

    第一是做好分工。指导意见指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时间表,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检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我委已经做好了落实时间表,目前正在征求各部门意见。

    第二是加快创新支持。按照实施方案和医药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正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除了传统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外,我们去年创建了国内第一支产业投资基金,这支基金是一种股权投资的方式。同时我们去年也成立了全新的专项建设基金,它是采取了资本金贷款的方式。在专项建设资金中,我们将创新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化学原料的绿色改造包括我们危险化学品的搬迁改造都作为了重点的支持方向。

    第三是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因为药品的价格已经全面放开,所以下一步就是几部委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的比价关系,切实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第四是支持工业机器人制造和示范应用,推动智能工厂建设。

    第五是支持新材料的创制。

    第六是改善市场环境。现在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所以我们现在也是通过落实指导意见整合现有的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医药研发生产和流通企业的信用记录档案,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在信用中国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司系统予以公开,同时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利用媒体宣传、市场准入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我们下一步也是要加大一些商业质量保险和我们产业产品指向上面的一些探索,争取尽快推行制度的实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