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研究所
原染料研究所,2011年正式更名为化工新材料所,主要从事染料、有机颜料的合成,新材料及化工工程、相关助剂和商品化加工应用、润滑油以及中间体和其他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是国内规模最大、专业配套齐全的染料专业研究机构。六十年来,沈阳院研究开发的各类染料、有机颜料、纺织印染助剂及各种染料中间体等技术成果被广泛推广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与国内相关企业的横向技术合作,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近年来新材料所在精细材料、功能材料、润滑油、化学工程应用与化工过程放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展露出良好发展势头。
先后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申请以及授权各个专业学科的发明专利150多项。
国家染料工程研究中心
2012年9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2011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复函》(发改办高技[2011]1896号)文件,沈阳化工研究院化工新材料所承担的"染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旨在建设成为我国最完善、技术水平最高的染料创新能力平台、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和产业化技术转化平台,将提高染料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促进我国染料行业的技术进步。2012年11月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秀业绩奖。
染料颜料研究
主要从事染料、有机颜料、中间体、助剂等精细化学品开发及产业化研究。历经60年发展,在有机颜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还原染料、溶剂染料、荧光增白剂等分支专业为我国染颜料行业提供了大量工业化生产技术。承担了国家“六五”到“十三五”等各阶段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转型课题,并实现了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获得多项各级成果奖励及国家技术发明奖励,引领了我国染颜料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其研究的活性染料原浆制备技术,解决了活性染料生产过程中有色废水排放的共性问题,实现了活性染料生产的近零排放,为我国染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伟博体育的技术支持。在国内率先完成颜料、苯并咪唑酮颜料、缩合偶氮颜料以及苝系颜料系列高档有机颜料的品种开发及产业化研究,满足了高档有机颜料的国产化需求,并形成较大的出口创汇,提升了我国有机颜料的整体技术水平,成为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国家。研制的系列荧光增白剂生产技术始终支持着我国荧光增白剂行业的国际市场地位。
现重点围绕“无水印染化学品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标识与防伪产品及应用技术研究”“安全无毒化学品及其应用研究”等课题开展的研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未来将以个性化、功能化产品及技术服务于油品工业、涂装工业、农化工业、轻纺印染、石油等各个领域。
功能材料研究
主要从事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印染助剂、表面活性剂、功能化学品、医药、染料等特殊中间体等的开发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功能化学品扩展。研究团队 实力强大,每年承担国家、省、市以及企业委托的各项科研任务十余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接受国 内、外企业委托的各项科研任务,并且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在国内外及本行业具有较高的声誉。
润滑油研究
2016年与中化泉州石化合作,开展润滑油研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润滑油配方优化、润滑油性能评价、高性能润滑油添加剂的开发等。润滑油研发平台具备小试研发和中试放大能力。2017年润滑油测试平台通过cma计量认证,可进行润滑油理化性能分析和模拟实验,为用户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
工程化研究
主要从事化学工程应用和化工过程放大研究,已开展了微反应器,喷射环流、三相流化、旋转填料床、静态混合、撞击流反应技术应用研究,应用于包括重氮化偶合、催化加氢、催化氧化等重要单元反应,解决危险工艺过程本质安全问题,对行业中有重大影响的品种进行连续化及清洁工艺改造。以环流反应技术、三相流化技术为代表的反应过程强化技术独具特色,基于环流反应技术的气液相氧化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染料信息中心
染料信息中心主要进行染料行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进行信息研究。负责中国化工学会染料专业委员会和全国染料工业信息中心的具体工作,编辑出版《染料与染色》、行业信息资料及专业手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