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医药研究所
2016年12月生物技术研究室更名扩大为生物与医药研究所,下设生物技术研究室与医药研究室。2014年成为科技部创新试点联盟"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2016年成为“中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关键的伟博体育的技术支持平台。
生物与医药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40余人的研发队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0人,45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研发人员超过90%。自2011年以来,生物所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课题、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基金等,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生物技术研究室
生物技术研究室下设土壤修复、作物调控、生物化工、功能助剂等专业方向,旨在以“作物高产优质、养分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针对障碍、贫瘠农田,开展农田养分高效管理、水分高效利用和作物高产种植等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以作物高产种植技术为基础,以耕层土壤改良及养分调控为核心,着力解决多目标综合技术体系中单项技术间的有效协同。自成立以来,授权发明专利>40项,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多个项目已实现产业转化,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土壤修复
该方向主要从事问题土壤修复与治理研究,包括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沙化、盐碱化土地治理及障碍农田土壤改良。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领域,建立了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智能化电动修复及强化手段、微生物修复等技术体系。针对沙化土地治理,融合土壤益生菌群构建技术完善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建立了土壤改良与作物生长调控联动的技术体系。针对盐碱地改良,将改良过程细分为障碍因子改良、土壤益生菌群构建、土壤培肥与耕层熟化等技术单元,建立了多时期、多方法、多产品的集成改良技术体系。2018年,在黑龙江地区开展5000余亩盐碱地改良及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
作物调控
该方向具备完善的作物调控及微生物的筛选与评价体系,专注于功能性肥料、种子处理剂、生物刺激素、微生物诱抗剂等农化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已开发研制多种功能性肥料、植物诱抗剂及微生物菌剂等产品,其中螯合肥系列产品已产业转化,增产效果超过10%;苜蓿高产增效因子已完成千余亩的技术验证,增产效果超过15%,已实现量产销售。
生物化工
长期专注于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生物质资源利用,拥有一流的微生物制剂开发平台及微生物菌剂生产能力。课题组在生物环保技术方面致力于通过自然的力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拥有全面的环保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发明专利授权7篇,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治理需求,快速提供伟博体育的解决方案。微生物菌剂全部从自然环境中筛选提取,通过在线培养连续投加有效提升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及稳定性。目前cod去除增效菌剂及硝化细菌在线培养连续投加技术已完成多项技术转化。
功能助剂
该研究方向依托于生化分离与分析测试平台,开展天然产物、复杂化学品及生物制品的分离纯化、分析检测、配方剖析等。主要进行农用高效功能助剂的筛选、评价及应用;特种肥、功能型水溶肥的提质增效及技术集成,同时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新型功能助剂、应用化学品、植物提取物的清洁提取及分离工艺、微量杂质分离鉴定等技术开发。开发出的新型螯合剂、助溶崩解剂已实现量产销售,技术成果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医药研究室
医药研究室下设药物合成、药物筛选、分子生物学、药物分析等实验室,主要从事抗肿瘤、抗感染药物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研究室配置了uplc-ms/ms、hplc、中压制备色谱、荧光定量pcr、化学发光成像仪等仪器设备,可开展药物合成、细胞毒活性筛选、ido抑制剂活性筛选、抗真菌活性筛选、作用机制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分析等工作。
团队在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和小分子ido抑制剂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工作进展,发现多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高活性化合物,目前正在开展其药效学、毒理学等临床前研究工作。团队至今已申请中国和pct专利20余项,并获得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专利授权。
医药研究室将以开放的态度对外合作,期望进行包括新药项目研究、医药中间体的技术开发、药物活性筛选、药代动力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与服务。